新闻动态

美俄法英全掉坑!马伟明藏高招,带中国电磁弹射绕开所有雷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4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09

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的逆袭之路:从避坑到超越

当美国福特号航母因电磁弹射系统频繁故障沦为国际笑柄,俄罗斯因工业体系断裂被迫放弃研发时,中国福建舰却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。这背后,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独特的避坑哲学在发挥作用。

美国作为电磁弹射技术的先行者,在上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技术路线。但当时美军急于抢占技术制高点,仓促选择了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方案。这个决定埋下了重大隐患:四台弹射器共用一个电源系统,就像四个大功率电器插在一条老旧的电路上。2017年福特号服役后,问题集中爆发——单台弹射器故障就会导致全舰战机停飞,维修需要耗时数日,更严重的是系统过热问题让连续作战成为奢望。

这些惨痛教训成了中国科研团队最生动的教材。2017年,马伟明院士带领团队对美方故障报告进行了地毯式分析。面对团队内部是否要跟随美国路线的争议,他掷地有声地指出:稳妥不是重复别人的失败!在详细对比各种技术路线后,团队果断选择了更先进性的中压直流方案,并针对性地设计了多项创新:

展开剩余66%

- 每台弹射器独立供电,避免连锁反应

- 优化能量管理系统,解决过热难题

- 采用模块化设计,大幅缩短维修时间

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2018年的一次关键测试中,弹射轨道强度多次不达标。当有人再次提议改用美国方案时,马伟明展示了福特号最新的故障报告——该舰因弹射问题多次推迟部署,甚至被要求改回蒸汽弹射。在连续一周的攻坚中,团队最终通过创新材料配方攻克了技术难关。

俄罗斯的遭遇则给团队上了另一课。虽然俄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研究,但苏联解体导致产业链断裂:绝缘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,关键部件供应中断,加上军费向核力量倾斜,原计划的风暴级航母项目最终流产。这促使中国团队立下铁规:核心部件必须100%国产化。他们创造性地复用国内成熟技术:潜艇的稳压模块稍加改造用于弹射系统,驱逐舰甲板的抗冲击设计经验直接移植,大大加快了研发进程。

西方国家的挫折同样具有启示意义。法国因技术受制于人被迫放弃研发,英国因预算超支改用滑跃甲板。这些案例让中国团队更加坚定:不盲目追求性能参数,而是立足实战需求。与美军强求弹射重量第一导致战机受损不同,中国方案精准适配主力舰载机,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出动效率。

从2017年调整技术路线,到吸收各国失败教训,马伟明团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。正如他常说的: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,我们要做这样的聪明人。这种避坑哲学不仅让中国电磁弹射技术实现弯道超车,更彰显了中国科研的智慧与定力。

发布于:天津市